畜牧行业对于饲料减抗禁抗也是近在咫尺,所以诸多该行业的工作者也是紧跟时代步伐,都想借机分享饲料禁抗的大餐。饲料替抗的产品也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无法甄别优劣。笔者感觉到好像只要能在饲料中添加的产品,都得有意无意地和饲料替抗搭上一点关系,否则产品就缺少说服力。在此,笔者就“饲料替抗”发表一点个人愚见:
01 国家饲料禁抗的目的
低剂量抗生素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是通过直接抑杀动物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来达到抗病促长的作用,这样就必然会导致细菌变异,耐药菌株的产生,并发生环境迁移,威胁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饲料禁抗迫在眉睫。因此要求替代饲用抗生素的产品首先是不能产生耐药性,或者说替抗产品不是通过直接抑杀病原微生物来发挥作用的,因为只要是通过直接抑杀病原微生物来起作用的产品,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添加都会产生耐药性,这是一道红线,绝对不能触碰。逐步取消抗菌类产品在饲料中的长期添加使用。单就以上一点,目前市面上的饲料替抗产品就可以淘汰百分之八十。很多公司宣称其产品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是如何低,殊不知这根本就是违背了饲料禁抗的初衷,用一个错误来掩盖另外一个错误。而且往往这类产品就没有进行药理毒理的深入研究,其危害性可能远比抗生素更恐怖。
02 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替代饲用抗生素呢?
即饲料替抗产品既不能产生耐药菌株又要具有抗生素的防病促长效果。我们不妨通过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动物疾病的发生
致病因子有许许多多:细菌、病毒、应激、氧化、霉菌以及其他的物理化学损伤等。这些因子在动物体内代谢会产生大量的毒素(毒理因子),并激活与血液相关的活体组织细胞质内的炎症转录因子,激发相关组织的炎症反应,过度的炎症反应就表现出疾病:红、热、肿、痛以及功能性障碍等。也就是说跟血液相关的活体组织疾病的发生往往是伴随着过度的炎症反应。所以要防病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 减少致病因子:抗生素就是通过抑杀细菌从而减少由于细菌而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来预防疾病。由于现在动物细菌感染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就显得抗生素的作用比较明显。其他的如:抗氧化,抗应激,抗病毒,霉菌清除等也可以起到某些方面的抗炎防病作用。2 抗炎:减少炎症转录因子的激活,阻断炎症形成的通路,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或者推迟过度炎症反应发生的时间。抗炎的过程不直接抑杀细菌,不产生耐药菌株。切断了炎症形成的通路,所以对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都有很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抗炎活性物质替代饲用抗生素的防病作用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比抗生素的作用面更广,也符合替抗的初衷。
二:抗生素的促长
炎症反应会消耗动物体内大量的能量(10%-30%),抗生素通过抑杀细菌从而减少了由于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反应,节约了由于炎症反应而消耗的无效能量。从而改善了动物生产性能,促进生长。(这是目前研究的抗生素促长的主要机理,当然还有一些次要的其他方面的促长机理)。所以抗炎活性物质替代抗生素的促长作用是毫无争议的。例如湖南农大曾建国教授团队历经二十多年潜心研究的博落回散,就是通过抑制炎症形成的经典通路NF-kb来达到高效抗炎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效果,而且来自天然植物,绿色安全,国家高度重视。曾教授提出有关博落回散的“抗炎.整肠.促长”的饲用抗生素替代新方案也是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好评。
03 关于其他所谓的抑菌类添加剂的饲料替抗分析
市面上很多饲料替抗产品一味宣传其抑菌效果如何理想,还提供了对多种细菌的MIC以及MBC。让饲料企业用户也掉入了一个陷阱:替抗产品必须要出具MIC或者MBC的检测报告。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很大的误区:
1、产品如果真的有很好的抑菌效果,那么耐药菌株的产生是肯定的,前面也提到了,其带来的负面作用可能比抗生素更为恶劣,凭这一点就不符合饲料替抗的本意,可以打入黑名单。
2、体外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饲料中添加的浓度是否一致:很多企业(包括饲料企业)一味强调体外抑菌浓度和抑菌圈直径,却不知很多产品即使做出了比较理想的体外抑菌效果,但是在饲料中的添加浓度远远达不到该产品体外抑菌浓度(MIC)。比如说市面推广多年的某类复合产品,含量大约5%,其中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某一类成分的MIC为250ppm,也就是说一吨全价饲料中至少需添加5公斤该产品才能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可是在实际使用中,一般添加该产品300-500克/吨全价饲料(15-25ppm),这么低的剂量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杀作用就不说自明了。当然该产品有其他的作用效果我们也不能否认。只是现在很多产品在宣传其作用效果时候,为了迎合市场的趋势而主次颠倒,只为随波逐流,于人于己于产品皆是伤害。
综上所述:饲料禁抗,解决抗生素耐药性是唯一不变首当其冲的真理。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既要杜绝产生新的耐药菌株,又要无限接近抗生素的防病促长效果。近年来,国际上很多科学家都在潜心研究抗炎非抗菌类产品在饲料中的添加使用,以达到替代饲用抗生素的目的,从而为全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优默(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35223号-1